![]() |
|
在华尔街光鲜亮丽的量化金融世界里,一场丑闻正在发酵。主角是一名年仅34岁的华人量化分析师吴健(Jian Wu,音译),他原本是纽约知名对冲基金 Two Sigma Investments 的高级副总裁,却因涉嫌操纵投资模型、虚增业绩骗取巨额薪酬而被美国检方起诉。如今,他已被FBI列为在逃人员。
根据早前多家媒体报道,Two Sigma 在2023年发现模型异常。公司告诉客户,一名研究员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修改交易模型,导致部分基金出现巨额亏损,部分基金反常盈利,并引起监管部门关注。
知情人士透露,这些修改在一年内造成了 高达6.2亿美元的意外盈亏。而这名研究员正是吴健。公司随后将他置于“行政休假”,并在投资人信件中小心措辞,虽然没有直接点名,但圈内人士已经有所耳闻。
根据起诉书,吴健在2021年至2023年间,利用其负责设计与维护的算法交易模型,暗自修改参数,并用伪造的数据集测试,营造出模型表现“优异”的假象。公司误以为他的模型带来巨大盈利,结果在年终时给了他高达2350万美元的夸张奖金。
更讽刺的是,他拿到钱后,还在曼哈顿买下了一套数百万美元的豪华公寓。当公司开始起疑时,他甚至再次偷偷改动参数,企图掩盖痕迹。直到2024年,公司彻底拆穿骗局,将其解雇。
如今,美国检方已对吴健提出三项重罪指控:电信诈骗、证券欺诈、洗钱,每项最高可判20年监禁。
与此同时,美国证监会(SEC)也对其启动了民事诉讼。指控他从 2021 年到 2023 年,秘密修改至少14个投资模型,误导公司与客户,导致公司支付他不当奖金,同时引起客户巨大损失。
吴健事件之所以在北美华人圈掀起巨大波澜,除了案件本身的金额巨大、背景显赫,更因为它在两年前就以一种“戏剧化”的方式过早曝光。
那时,在一个华人社交平台上突然出现了一则“炫富帖”。原帖作者写道,自己想炫耀却又不敢发朋友圈,只好发在陌生论坛里“偷偷开心一下”。配图是一张收入柱状图,清楚显示他从2018年三十几万美元的薪水,逐年递增,到2022年竟猛然飙升至 23,509,000 美元。配文还写着:“心态还是太年轻,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偷偷炫耀下。”
这个帖子一经发布,立刻在北美华人社交圈炸开了锅。
短短一夜之间,它被转载到各大论坛,引发无数讨论与羡慕。有人惊叹于量化金融的“造富神话”,有人揣测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与岗位。对当事人而言,这本只是一次自我满足的虚荣之举——想让自己高兴一会儿,也想让别人羡慕一会儿。
然而俗话说,“人怕出名猪怕壮”。原本自以为“安全”的发帖,却成了最危险的举动。很快,就有熟人认出了发帖者的身份,并据此举报。谁也没想到,当初那条被看作是“年轻人炫富”的帖子,如今成了案件的铁证,与检方的指控完美对上。
事实上,量化金融一直是“高智商+高薪酬”的代名词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,天才程序员与数学博士们用算法搏击资本市场。然而,吴健的故事提醒人们,华尔街的光鲜背后,依旧潜藏贪婪与风险。
短短几年间,从几十万美元到数千万美元的“神速跃迁”,看似是人生开挂,却最终演变为司法指控与在逃通缉。
检方表示,他们将继续追查金融市场中的欺诈行为。而吴健如今的处境,正说明:再高明的算法,也无法掩盖贪欲;再隐秘的炫耀,也可能成为致命破绽。
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,或许最唏嘘的是:如果当初他把这笔钱花在正道上,也许今天的新闻标题会是“华裔量化天才晋升华尔街新星”,而不是“炫富成证据,百万年薪梦碎”。
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| 分享到: |
|
||||||||||
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![]() |
24小时新闻排行榜 | 更多>> |
1 | 温西现代雅居 | 在阳光与山景中,邂逅家的 |
2 | “你死我活” 张又侠习近平翻脸内幕曝光 |
3 | 枪杀柯克嫌犯大头照公布 曝不满柯克原因 |
4 | 中南海肯放权了?北京宣布大消息 |
5 | 大事不妙 “两头婚”在中国悄然蔓延 |
48小时新闻排行榜 | 更多>> |
一周博客排行 | 更多>> |
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| 更多>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