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由于加拿大多地山火,美东地区空气受到严重污染,纽约市空气质量(AQI)一度达到“危险”等级,诸多市民因此配戴口罩出门,但有研显示,7日纽约市地铁系统内的空气质量比户外更差。
纽约大学(NYU)一组研究地铁空气品质的人员,博士生萨波里托(Antonio Saporito)和卢利奥(David Luglio),在当日携带两个价值1000 元的空气品质监测器进入百老汇-拉菲逸街(Broadway-Lafayette St.)地铁站,测量了空气中颗粒物质(PM2.5)的含量。
通常纽约市每立方米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数量为12微克,但7日结果显示,在地铁站入口处,其中一个设备的读数达到了612;而在地铁站台上,此数字上升到了660,较纽约市的平均水平增加了5400%。
在B线列车上,颗粒物质的水平下降到了略低于350的程度,但两位研究员表示这仍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高水平。据了解,空气颗粒物质约为人类头发的30倍细小,其中含有铁和碳等化学物质的微量,与哮喘和心脏病发作等健康问题相关联。
此外,当一辆列车驶入站台并离开时,颗粒物质的数值会下降,一旦列车驶远,监测器上的数值会再次上升,研究者将其归因于“活塞效应”。萨波里托表示,当列车通过时,它会推动清新的空气进入,但当列车离开时,它会带走所有的颗粒物质并将其再次悬浮在空气中。
根据此次的多站调查,在雾霾飘入纽约后,空气品质最恶劣的站点为纽新航港局过哈德逊河捷运(PATH)的克里斯多福街(Christopher St.)站,颗粒物含量超过1000微克。
在污染到来前,地铁西四街(West 4th St.)站的颗粒读数就已超过了300微克,但两人并未预料到地上的污染会大幅增加地下的污染水平。
卢利奥说,其他研究报告声称,颗粒物质是从外部进入地铁站的,以前并不真的相信这一点,但此次结果展示了这很可能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。
此前,有研究人员得出结论,指哈德逊河和东河下的隧道车站具有高水平的颗粒物质。当这项研究于一月份发布时,市交通局对其方法论提出了异议。
萨波里托和卢利奥也表示,此次调查并不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,但认为在地铁内不配戴口罩是不安全的,因为颗粒物质非常危险,尤其对那些患有哮喘或其他基础疾病的人而言,他们不该长时间乘坐地铁。
大都会运输署(MTA)发言人舒尔茨(Kayla Shults)表示,署方会密切监测纽约大都市区域的大气条件报告,其中包括雾霾程度,并建议市民听从市和州府向公众提供的指引。